閱讀心得:怎樣制訂更有價值的學習目標

每到新年之初,往往會覺得熱血沸騰,想著一定要把過去一年想學但是卻還沒付諸實現的技能或興趣加入到計劃清單內,但我通常在安排的 10 件事裡面有 1 件能夠真的去做,並且維持一段時間就已經可以偷笑了。

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又要怎麼制定一個能夠「執行」的學習目標,以下便整理我閱讀「脫不花」的「怎樣制訂更有價值的學習目標」文章心得。

為什麼難以堅持所制定的學習目標?

許多想獲得的技能,以及想陶冶的興趣,都可能只是一頭熱的結果。

例如今天吃了一頓精緻美味的餐點,聽了一場激動人心的 Live Band,就可能想好好學習烹飪,或是把家中塵封已久的吉他拿出了好好學習。然而,當我們真的報名了烹飪課、買了一兩本樂譜,卻發現好像沒有當初這麼想學習的欲望了。

我讀了脫不花的這篇文章後,最大的心得便是我對於這些技能和興趣的學習,其實沒有「目標感」。

也就是說,我學了這些東西,如果不知道究竟目的為何,只是有了「學了好像很不錯」的感覺就排了計劃去做,很快便會因為最初的悸動已經消失最終半途而廢。

學習目標制定四部曲

而脫不花對「學習」目標提出了四部曲。合理的學習至少要滿足四個條件:「場距抓階」– 場景、距離、抓手、階梯。

場景

也就是 Why。為什麼要學這個東西,在哪裡可以應用?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動機」,就肯定沒辦法學好。

例如減肥,減肥要幹嘛?如果只是靈光一閃,覺得減肥對身體好,則目標感絕對不夠強烈;但若是想在三個月後的同學會閃亮登場,就是一個好的場景。

距離

需要量化你的目標,再以減肥為例,如果一個月內減 10 公斤,顯然太難;一年內減 1 公斤,又太簡單。要合理的量化目標,讓達成目標有一定的難度,卻又不會遙不可及。

抓手

也就是 How,如何制訂一個合理的目標?

脫不花所舉的「每年讀 50 本書」例子,就很有畫面感: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每年讀 50 本書這樣的目標,卻沒有讀哪類書、怎麼樣叫讀完一本書,可能的結果就會是剛開始詳盡的閱讀一本書,每一頁都做了筆記,卻發現半年已經過去了,剩下時間根本不夠讀完剩下 49 本書,乾脆降低標準,一本漫畫書就算,更甚至到最後,看完書的目錄就算。

因此,一個好的抓手(把手),應該滿足以下要素:

  • 開始、結束時間(今天開始,一年後的今天結束)
  • 具體的執行動作(閱讀一本書後,總結成至少 600 字的心得)
  • 執行動作的數量(每天讀 100 頁)
  • 執行動作的完成度(閱讀一本書後,總結成至少 600 字的心得)

階梯

萬事起頭難,很多人常犯的錯誤是將目標、時間訂好之後,平均分配時間。

例如,「學好英文」定義成能在一年內流利的用英文日常對話,然後調查出所需的單字量大約在 5000 個左右,於是乎每天都要背 15 個單字。

但是這個動作其實很無聊,難以堅持夠長的時間。因此,當我看到階梯這個概念時很有感觸,就像萬維鋼所說過的「開車 4 階段」分階段設里程碑一樣,一段一段路程給予自己所謂的正反饋。

有了階梯的概念,在「學好英文」的目標就可以設計成

  • 日常會話
  • 讀懂報紙大意
  • 看懂不配字幕的美劇
  • 用英文發表十分鐘的演講

再根據每個階段詳細量化目標。

小結

用脫不花的原文總結:「制訂目標,本身就是學習的一部分,更何況,訂好目標還會產生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如果你永遠都是由易到難完成目標,你就會一直在攻城掠地,慢慢你就會變成一個始終自我強化的人。」